nextTick源码解析

1、整体入手

阅读代码和画画是一样的,忌讳一开始就从细节下手(比如一行一行读),我们先将细节代码折叠起来,整体观察nextTick源码的几大块。

折叠后代码如下图

整体观察代码结构

上图中,可以看到:

  1. nextTick等于一个立即执行函数。函数执行后,内部返回另一个匿名函数function (cb, ctx)。从语义化命名可以分析,第一个参数cb是个回调函数、ctx这里先猜测应该是个上下文。

  2. return返回之前,立即执行函数被调用后,函数内部先用var定义了三个参数、用function声明一个函数。

先不管这些变量是干啥用的。光从语义化命名上瞎分析一下:

  • callbacks可能是一个装callback回调的数组,可能是将来有多个回调的时候模拟队列执行效果用的。

  • pending是一个布尔值。pending这个单词在接口请求中会看到,可能是用来标识某个状态是否正在进行中的。

  • timeFunc目前看来就不知道具体干啥的了。

  • nextTickHandler函数先不管。用到的时候再来看。

以上,就是初始化对代码的分析。

2、逐行解析

看完大的代码块结构后,可以按照js引擎解析代码的顺序来分析源码了。前边的变量和函数声明看完后,就到解析if语句了。

在if条件中,有一个判断:typeof MutationObserver !== 'undefined' && !hasMutationObserverBug

MutationObserver这玩意儿是干啥的?

A、MutationObserver

度娘说他“提供了监视对DOM树所做更改的能力”。大白话粗糙理解就是他能监听dom修改。

是HTML5中的一个新特性。

MutationObserver()

该属性提供一个构造函数MutationObserver()

通过new MutationObserver()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观察器,它会在触发指定 DOM 事件时,调用指定的回调函数。

MutationObserver 对 DOM 的观察不会立即启动;而必须先调用 observe() 方法来确定,要监听哪一部分的 DOM 以及要响应哪些更改。

observe(target[, options])

启用观察者,开始根据配置监听指定DOM。无返回值。

接收两个参数:

  • target是Node/Element节点,表示要监听的DOM对象。

  • options是监听配置,配置了target的哪些变动需要出发callback回调。配置项相关参数参照MutationObserverInit配置字典

    • attributes : true|false, 观察受监视DOM元素的任意一个属性值变更
    • attributeFilter: 监听多个特定属性,放到数组里。如:['class', 'id', 'src']
    • characterData : true|false, 为true,则在更改指定要 监听的文本节点的内容时,将调用callback回调。
    • childList :true|false, 为 true 就监视指定DOM对象添加或删除新的子节点的情况
    • 还有其他好几个扩展情况。参考MutationObserverInit配置字典

    当调用 observe() 方法时,childList,attributes 或者 characterData 三个属性之中,至少有一个必须为 true,否则会抛出 TypeError 异常。

语法

// 得到要观察的元素
var elementToObserve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"#targetElementId");

// 构造MutationObserver对象,传递一个函数当做参数
var observer = new MutationObserver(callback);

// 启用观察者observe(), 监听的DOM对象是elementToObserve
observer.observe(elementToObserve, { // 监听规则,当子节点或目标节点整个节点树中的所有节点被添加/删除的时候,触发上边的callback回调函数
  subtree: true,
  childList: true
});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
当MutationObserver监听到我们注册的DOM被改变(无论是DOM节点改变、还是DOM的属性被改变,主要监听DOM的哪部分改变啥还是看你的配置项)时,回调函数callback就会被调用。 (有点像我们派到云云DOM对象中的一个间谍,监视我们指定的dom,当发生改变时就告知我们)

callback回调函数拥有两个参数:一个是描述所有被触发改动的 MutationRecord 对象数组,另一个是调用该函数的MutationObserver 对象。 不过这都是该属性的用法了,VUE关于nextTick的源码里关于这个属性没用到callback的这俩参数。这里不做展开讲解,详情可以看这里 MDN MutationObserver()

B、if条件成立

好了,掌握了MutationObserver和他的用法后,再来回归源码,if里边的代码就很好理解了: MutationObserver判断成功

首先,作为H5新特性,其兼容性就是不太好(IE爸爸:看我干嘛!) MutationObserver兼容性

所以,vue这里做了容错,先判断MutationObserver的类型是否为“undefined”,来检查浏览器是否支持该特性。如果支持这个属性且无bug,那么就走if语句的内容

if语句内部三个var:

var counter = 1
var textNode = document.createTextNode(counter)
var observer = new MutationObserver(nextTickHandler)
1
2
3
  • 定义了一个counter数字
  • textNode变量用于存放document.createTextNode创建的一个文本节点,文本内容是counter的值
  • new MutationObserver() 这一行,相信有了上边知识点的铺垫,你就很容易理解了。构造并返回一个新的observer,用于在指定的DOM(就是上边的textNode)发生变化时,调用回调函数nextTickHandler

接下来观察者observer,根据MutationObserverInit配置字段的设置,监听textNode元素。当textNode文本节点的文本内容发生一丢丢变化时,就会立即触发nextTickHandler回调函数。

var observer = new MutationObserver(nextTickHandler)
observer.observe(textNode, {
  characterData: true
})
1
2
3
4

再接下来就是把代码顶部定义的timerFunc变量赋值为一个函数。

timerFunc = function () {
  counter = (counter + 1) % 2
  textNode.data = counter
}
1
2
3
4

函数内部通过(counter + 1) % 2的表达式思想,让counter的值因为每次timeFunc函数的调用都会变成0/1。 并通过将counter变化后的值赋值给textNode节点,实现改变textNode文本节点的内容,达到触发observer监听、进而调取nextTickHandler回调函数的目的。

至此,if语句内部流程就走完了。我们趁热打铁,先不看else里的内容(脚指头掰也能想到里边应该是不兼容MutationObserver后的降级方案了。

根据if里边的思路,我们该看nextTickHandler里都是啥了,监听了DOM变化后,每次回调都干了撒?

C、nextTickHandler()

逐句阅读代码:

// 1
pending = false
1
2

每次nextTickHandler调用,pending先置为false,之前猜测pending是一个锁的想法,进一步得到了验证。

// 2
var copies = callbacks.slice(0)
1
2

利用数组的slice()方法,传入起始下标0,不传终点下标,得到一个浅拷贝callbacks的新数组,并复制给copies

// 3
callbacks = []
1
2

重新赋值callback为一个空数组

// 4
for (var i = 0; i < copies.length; i++) {
    copies[i]()
}
1
2
3
4

最后遍历copies数组,顺序调取copies队列里的函数。 郁闷了,这个copies里的(确切的说是callbacks里的)每一项函数都是个啥?哪来的?

这得看看callbacks这个变量在哪里赋值了、赋值的都是啥。于是我们 全局搜索callbacks,发现除了目前看到的三个,还有一个在return 的匿名函数里。

callbacks全局搜索

D、return

本着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原则,说明到了我们观察返回的这个匿名函数内部代码的时候了。

源码里,nextTick等于一个立即执行函数,函数执行完毕return一个匿名函数如下,也就是说,下边的代码就是我们调用nextTick的时候调用的函数。

function (cb, ctx) {
  var func = ctx
      ?
      function () {
          cb.call(ctx)
      }
      :
      cb
  callbacks.push(func)
  if (pending) return
  pending = true
  timerFunc(nextTickHandler, 0)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
nextTick用法

我们先回忆一下nextTick的用法:

// modify data
vm.msg = 'Hello'
// DOM not updated yet
Vue.nextTick(function () {
  // DOM updated
})
1
2
3
4
5
6

可以看到,nextTick的第一个参数传入一个匿名函数。函数里边代码就是我们开发者执行nextTick后要运行的内容。

于是我们知道了,我们调用nextTick时传入的function () { // DOM updated }对应的就是return 后边匿名函数的cb参数。

执行上下文

在匿名函数里边,先判断nextTick调用时第二个参数是否填,如果没填就直接将cb函数赋值给func变量。

var func = ctx
  ?
  function () {
      cb.call(ctx)
  }
  :
  cb
1
2
3
4
5
6
7

如果填了第二个参数,func就等于一个匿名函数,函数内部利用call调用cb回调,改变cb内部this指向。由call调用时的传参为ctx可以推导出,nextTick的第二个参数ctx是一个上下文参数,用于改变第一个参数内部的this指向。

callbacks队列

紧接着将func函数推送到callbacks队列中:callbacks.push(func)。说明callbacks(也就是nextTickHandler函数里的copies)里存的就是nextTick的第一个回调函数参数。for循环执行的也就是他们。

pending加锁

if (pending) return
1

利用闭包,判断如果上一个nextTick未执行完毕,则本次的nextTick不能完整执行、会运行到了if这里被中断。

如果pending为false,说明上次的nextTick回调函数已经完了,可以进行本次执行。并紧接着pending = true将本次的nextTick调用状态改为pending中。

这pending就好像收费站的栅栏,上一辆车过去后立马落下杆子,上一辆车未缴费完毕、开走之前,不收起杆子。每次起杆子前,都看下是否有上一辆车正在堵着通道在缴费,如果没有,则可以开启杆子,让一辆车过去,放过一辆车后立马又落下杆子阻止后边的车。

timerFunc

最后调用timerFunc(nextTickHandler, 0)

先来看看timerFunc是啥:

立即执行函数里声明后未被初始化

var timerFunc
1

紧接着判断MutationObserver可用的话,在if代码块里被赋值为函数:

timerFunc = function () {
  counter = (counter + 1) % 2
  textNode.data = counter
}
1
2
3
4

函数里修改counter的值并赋值给textNode.data:

这个我们上边分析过,当指定的DOM“textNode”文本节点的文本内容发生变化时,MutationObserver对象的ovserve监听方法就会立即调用回调函数nextTickHandler

于是我们知道了整个流程:timerFunc调用,也就等于nextTickHandler调用,nextTickHandler调用后,内部遍历调用copies的每一项,即遍历调用多个nextTick的第一个函数参数(这是因为pending把下一个nextTick拦住了,不过每次调用nextTick时的第一个回调参数都被push到callbacks里了,当有几个被阻塞的nextTick回调还没被执行的情况下,callbacks数组里就可能不止一个回调函数,因此就需要用for循环依次调用)。

至此,我们的整个流程终于疏通完了。

等等,人家调用timerFunc时有传参啊。MutationObserver里给timerFunc赋值时,匿名函数没接收参数啊。

优雅降级

这时我们全局搜索timerFunc,发现我们漏了一个else代码块还没看:

else {
  const context = inBrowser ?
      window :
      typeof global !== 'undefined' ? global : {}
  timerFunc = context.setImmediate || setTimeout
}
1
2
3
4
5
6

这里,用“inBrowser”判断是否为浏览器环境,然后给context赋值为window/global/{},

给timerFunc赋值为context.setImmediate(ie或者node环境)或者window.setTimeout(其他环境),主要看当前运行的环境。

这里是vue的降级处理方式,如果浏览器不支持MutationObserver的话,就用setImmediate,如果不支持setImmediate的话,就用setTimeout来模拟异步方式。

当流程走到else代码块里的话,timerFunc调用就需要传递一个匿名函数(这里为nextTickHandler)和一个interval的值(这里为0)了